他的字被我国定为“印刷标准字体”,精致唯美,“二田”也难相比
说到“印刷体”,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呆板、严谨、横平竖直这些词。对于学习书法的朋友来讲,避免把字写成“印刷体”是格外需要注意的,因为“书圣”王羲之曾说“若平直相似,状如算子,上下方整,前后齐平,便不是书,但得点画耳。”
不过,“印刷体”真的毫无可取之处吗?当然不是!如果我们细看当代以前的那些所谓的“印刷体”,就能发现它们不仅笔法精到细腻,而且深谙法度,笔笔不俗。宋代印刷业的发展,形成了以柳公权楷书为基础的“印刷体”,这种字笔画刚健挺拔,结构严谨而不失动势,一般人还真写不出来。
宋代以来不同朝代的“印刷体”又吸收欧阳询、颜真卿、赵孟頫、沈度等人的笔意,精致华美程度更上一层楼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有关部门经过千挑万选、多方比照,确定了我国第一套“标准楷书印刷体”,它由高云塍书写。
在短短几年间,高云塍的楷书便风靡大江南北,并随着文字扫盲运动深入人心。据统计,全国至少有2亿人曾经临摹、练习过高氏楷书,论大众影响力以及书法水平,即使是田蕴章、田英章兄弟也望尘莫及。
高云塍,1872年生于浙江萧山,他自幼博览群书,并跟随同乡先生学习书法。后来凭借一手精妙的馆阁小楷中了秀才。清朝末年,高云塍就已经因为书法好而闻名乡里了。民国成立以后,他被介绍进入书局担任校对和书写工作,期间结识郑午昌。1925年,高在郑午昌推荐下进入中华书局,并为书局写下了超过8000个楷体铅活字,作为印刷标准字体推广。
1930年,高云塍与郑午昌成立汉文铸字字模厂,并亲自书写了超过10000个楷书字,再由朱云寿镌刻成模,推广使用。由于影响太大,直到上世纪末,这套字模依旧在使用。
高云塍的楷书以欧楷为基础,又吸收褚遂良、赵孟頫笔意。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。其字笔画刚健挺拔、提按有度,但又无“欧楷”过于峭拔森严的弊病。行笔中锋,棱角分明,骨肉兼备,有藏有露。用笔精致细腻但不过于复杂,因此上手容易,用来打基础再合适不过。
而且,高云塍的楷书每个字的笔画、结构都力求完美,找不出丝毫败笔和破绽,非常符合大众审美。同时,其字结构上也平和中带几分险奇,静中有动,这就书“印刷体”难以比上的了。